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就我省坚定扛牢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任务提出新的要求,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指出更加明确的方向,必将引领全省上下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加快转型步伐,在国家战略蓝图上书写好资源型地区突围的时代答卷。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了长足进步。全省聚力建设“1+11”转型综改示范区体系,加快形成协调匹配、承载有力的空间布局。锚定“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具雏形。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立,绿电外送量保持全国第一。特别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不断焕新升级,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集群效应,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赋能,有力推动全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坚定扛牢党中央交给的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任务,仍需保持定力,持续发力。

抓好能源转型,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高水平打造全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同的煤制烯烃项目、晋城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成为传统能源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生动实践,印证了“老树发新芽”的转型力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就要在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采掘水平,以清洁利用技术降低排放力度,以煤基新材料研发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实现“吃干榨净”的全价值利用。同时,要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能源转型。

转型发展离不开生产关系的调整与重塑,需要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是其中的核心支撑。面对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的双重任务,我省积极构建“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创新生态,大力吸引高端人才入晋落户,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多方面实现了“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面向未来,要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竞争优势。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筋骨”。太重集团向“高精尖特”的冲刺,太钢集团手撕钢、笔尖钢的突破,都充分证明,只要瞄准市场需求、锚定技术前沿,传统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转型进程中,我们要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进一步加快改造提升焦化、冶金、锻铸造等传统产业,大力推进设备更新、标准升级和产品迭代,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勇于打破“路径依赖”,坚持以“特”为钥、错位发展,在产业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交汇点上寻找突破口,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激发活力的关键。近年来,山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模式,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取得积极成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要用好我省能源资源、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转型发展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从“煤老大”到“新能源高地”的转变,从“传统制造”到“新质生产力”的跨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与转型窗口期重叠交汇,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本固基,以多元产业为支撑拓宽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难题,不断书写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答卷,在加快转型发展中实现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